发布时间:2023-12-11 18:45作者:郭正锋来源: |
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,又是经济财富。近年来,汉滨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按照“生态经济化、经济生态化”的发展思路,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、生态与旅游并举,推动投资软环境持续改善,促进一、二、三产业的增值增效,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一、基本现状
(一)区位资源优势明显。汉滨区地处陕西南部,汉江上游,北依秦岭,南枕巴山,是安康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襄渝、阳安、西康铁路交会于此,西康、十天、陕川、鄂渝、包茂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,316、210、211等国道、省道和美丽的汉江贯穿全境,安康富强机场通航,西康高铁、康渝高铁开工建设,公、铁、水、海多式联运体系日趋完善。
(二)辖区旅游景区较多。全区现有香溪洞风景区等3A级旅游景区4家,县河毛坝田园等乡村旅游点6个,牛蹄岭战斗遗址等红色旅游景点4个。省级旅游特色名镇、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各4个,省、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5个,工业旅游景区、景点3个,城市公园4个。
(三)区域文化底蕴深厚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,省级13个、市级53个、区级93个,其中汉调二黄、烧火龙、小场子、采莲船、安康曲子等特色迥异、个性鲜明的地方文化被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辖区万春寺遗址、双溪寺、天柱山千年古刹白云寺、文庙、龙王山龙兴寺、奠安塔等一批人文景观点缀于自然风光之中,使汉滨的山更青、水更秀。
(四)民俗节庆品牌响亮。汉滨不仅景色迷人,“龙舟节”“枇杷节”“红叶节”等民俗文化节事活动也极具地域特色。连续成功举办23届的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,获得了“中国十大魅力节庆”和“十大博览赛事类节庆”荣誉,迈入“中国节庆50强”,安康也获得“中国十大节庆城市”之美誉。在日益丰富的节庆活动上,汉滨的富硒宴、茨沟豆腐宴、流水鱼宴、双龙十三花、茶叶、魔芋、木耳等地方美食、山货特产享誉省内外。
二、存在问题
(一)旅游资源相对匮乏。临县石泉县依托蚕文化、鬼谷子文化先后开发饶峰驿站、鬼谷岭、燕翔洞等知名景区,宁陕县“望梅山居”“秦岭院子·乡村酒店”“渔湾逸谷”等精品民宿也久负盛名,吸引了一大批重庆、西安游客观光旅游。与毗邻县区相比,特别是随着瀛湖景区、香溪洞景区、双龙度假区等相继划归瀛湖生态旅游区,汉滨真正有名气、有特色,能吸引人、留住人的景点景区很少,市场竞争乏力。
(二)旅游主打品牌不亮。十几年前,“游自然国心、闻华南虎啸、品镇坪腊肉”人人皆知,而今“游宁陕山水、逛国家公园、赏秦岭四宝、寻子午古道、品宁陕山珍、居秦岭民宿”的“秦岭之心 绿都宁陕”旅游品牌也是广为人知。但是,汉滨紧紧依偎汉江、环绕瀛湖,湖光山色秀丽无限,全区旅游主打品牌不响、不明,吸引力不强,品牌效应、引流作用发挥有限。
(三)资金投入捉襟见肘。立足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实际,汉滨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,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发展的办法。但是,近年来全区上下侧重于民生事务和工业发展上,在旅游项目、产品推介力量上投入不足,特别是由于地方财力有限,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更是投入不足,旅游景点的游客集散中心、服务中心、标识体系、厕所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薄弱,已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“瓶颈”。
(四)营销成效不够明显。尽管近年来全区旅游产业有一定的发展,但是在旅游业包装、策划上还不到位,至今尚未形成完整、系统的旅游路线和方案推介,旅游特色餐饮、购物相对滞后。目前,尚未推出独具特色的“一日游”“二日游”,不能满足旅行社和游客的短线旅游需求。
三、对策建议
(一)坚持“生态统领”,在发展基点上下功夫。2020年4月21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利县蒋家坪村考察时指出,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我们要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紧扣生态旅游定位,着力打造富有汉滨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,推进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,着力实现保护生态与推动发展双赢。要紧紧依托“市区一体”,统筹汉滨、高新、恒口、瀛湖“四区一体”推动,在规划编制、政策支持、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,统一布局生态旅游景区、基地、项目和线路,统一调剂建设用地指标,统一招引投资,实现“全域化布局、差异化定位、特色化发展”的目标。
(二)坚持“规划引领”,在彰显特点上谋突破。对于汉滨来说,全区文化底蕴深厚,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,具备文旅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广阔前景,要遵照“先规划,后开发”的原则,科学编制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。要树立培植“大产业”的发展观念,从长远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,充分搞好调查研究和市场预测,把握发展趋势和长远需求科学编制规划。要避免同质竞争、低端发展,坚持分片打造,策划优质“王牌产品”,以瀛湖风光、流水古镇、茨沟红叶、双龙溶洞等优质载体为依托,构筑互为支撑的旅游总体框架,着力凸显点上各有风韵、面上独特风景。同时,要把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“六大因素”整体规划,做到相互衔接、整体联动。
(三)坚持“项目引领”,在夯实支点上用实招。要更新旅游发展理念,改变旅游项目开发方式,通过招商、拍卖、租赁、出让等方式,形成多元化投资的格局,破除资金投入难题。广泛开辟各种投融资渠道,积极争取省市财政、发改、交通、水利、农业农村、文旅等部门支持,做好项目包装申报,整合项目资金,加大重点旅游村镇和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。同时,要积极开发、设计、制造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,精心包装旅游特产,把各种名优特产包装为“汉滨礼物”旅游纪念商品,推向全省乃至全国。
(四)坚持“品牌引领”,在培育卖点上做文章。要打好“自然山水”牌,紧紧依托穿流而过的汉江、素有“陕西千岛湖”之称的瀛湖和“中国十大最美小镇”流水镇的自然风光、人文景观,做好“农家乐”“旅游民宿”特色文章,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“一日游”“二日游”短线生态休闲观光游品牌,持续擦亮“山水汉滨幸福安康”的汉滨旅游品牌。要打好“民俗文化”牌,深度挖掘辖区地域文化、红色文化、民俗文化,丰富景区文化娱乐活动,发展旅游餐饮美食街、商业综合体,推动商旅文娱融合发展。要打好“古色文化”牌,深入挖掘早阳高山村、谭坝镇马河村、叶坪镇桥亭村、双龙镇天宝村等传统村落文化,积极构建秦巴生态、红色文旅、茶旅融合的古村落独特旅游格局。
(五)坚持“策划引领”,在包装亮点上求实效。要创新营销手段,通过走出去宣传推广、旅游节庆活动、区域旅游合作、媒体网络宣传、主题旅游活动推介等方式,大力宣传“山水汉滨 幸福安康”旅游品牌,做亮“春可踏青采茶、夏可游山亲水、秋赏红叶美果、冬品美食民俗”。要坚持“赏汉江美景、品汉滨美食、听汉调二黄”的发展思路,加快推进“一江两岸”、东关传统美食街区提升改造,升华中心城区旅游文化内涵。要强化宣传推广,积极拓展外地客源市场,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宣传,适时发布旅游营销资讯,策划热点事件营销,提升全区旅游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(六)坚持“服务引领”,在保障重点上见真章。建立健全假日旅游服务保障指挥部机构机制,完善全区智慧旅游指挥中心建设,打通旅游信息数据壁垒,构建中心城区“四区”及其他县旅游信息共享机制,建立入境旅游信息实时提醒服务,实现数字化精准旅游目标。建立汉滨区旅游人才智库,选拔一批素质好、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旅游经营和管理骨干,加强旅游项目策划包装、营销宣传等人才培育,努力建设一支优质的旅游人才队伍。同时,要注重人才引进,积极引进专业运营团队,提升全区旅游经营管理水平,进而推动汉滨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(作者系汉滨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、主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