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,

2023年03月14日 09:36:21 星期二
当前位置:安康人大 > 县镇人大 > 汉阴县 > 正文
架起立法实践“民意桥”
发布时间:2025-04-22 09:28作者:张雪芬来源:
分享到:

在工业园区生产车间开展“移动听证会”,依托环境执法建立“治理需求清单”,运用排污权交易制度实现环保守法“真金白银”......安康市生态环境局汉阴分局通过打造“环保专业+基层实践”双轮驱动的基层立法联系点,三年来累计完成34部法规草案意见征集,推动3项治理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,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治理与法治建设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。

专班+阵地+触角延伸  构建民意收集网络

面对2022年8月被确立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时的“本领恐慌”,该局构建“三级联动”工作机制:局长牵头的工作专班统筹推进,标准化工作阵地提供实体支撑,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迎群众延伸民意触角。创新建立“三审制”意见处理流程,每部法规草案必经涉关企业意见征集、业务股室专业会商、法律顾问合规审查三道程序,确保建议“提得准、立得住”。

执法+服务+机制创新  激活企业参与动力

将环境执法现场变为立法调研现场,是该局打通“治理痛点-立法需求”转化通道的破题之笔。针对环境监测机构转包乱象,结合执法中发现的2起典型案例,在《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监督管理规定》征求意见时提出了监测资质审核条款;创新“以案释法”互动机制,2024年企业主动咨询量较设立联系点前增长35%;引导企业合规经营获收益,指导两家企业在陕西省环境权交易所完成排污权交易,实现20.88万元货币化收益,让“环保守法=真金白银”的理念深入人心。

溯源+研判+制度供给  破解民生治理难题

面对噪声污染等“多头管理”痼疾,该局建立信访投诉“四步分析法”,通过对历年来的重复投诉溯源,推动出台县级环境监管责任清单,明确了3部法律32项条款的监管主体。制度创新带来治理质效跃升,2024年环境投诉量同比下降7%,实现100%及时响应。这种“问题导向型”立法模式,使基层治理经验直接转化为制度供给,形成“治理反馈立法,立法优化治理”的良性循环。

“我们正从立法‘参与者’向‘需求提出者’转型升级。”该局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构建“民意收集-专业论证-实践检验”全链条机制,重点在秦岭生态保护、汉江流域治理等领域形成特色立法建议库,让更多“环境治理智慧”注入法治建设进程。

[责任编辑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