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5-19 10:29作者:黄爱华来源: |
“噪声扰民如何根治?垃圾分类怎样落地见效?”4月27日,在汉阴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现场,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《县政府关于2024年全县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》展开热烈审议,聚焦生态治理与民生关切。
会上,市生态环境局汉阴分局局长张军受县政府委托,报告2024年全县环保工作:空气优良天数361天,较2023年同比增加12天;可吸入颗粒物、细颗粒物、一氧化碳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2.2%、3.8%、20%;月河(汉阴段)两个省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均为Ⅱ类;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功创建,市对县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指标全面完成,县域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……这背后,是县政府统筹推进项目建设、环境监测、执法整治等工作,打好“蓝天、碧水、净土”保卫战的实践成果。
“成绩值得肯定,但短板不容忽视!”审议环节,常委会组成人员直击问题短板。委员陈乾志率先发言:“群众健身娱乐噪声扰民禁而不绝,应开展噪声污染治理专项行动,坚持疏堵结合、联动发力,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,确保取得良好社会效果。”委员欧红英则关注环保项目实效:“在环保项目设计申报时,应多考虑生态修复类项目与工程类项目的有机结合,协同实施,最大化发挥项目资金效益。”列席会议的县人大代表、县住建局局长张珍珠聚焦垃圾分类工作:“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,需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,避免部门单位单打独斗。希望通过各部门联动发力,以法治刚性约束与治理柔性引导,让青山绿水与文明新风共同滋养我们的家园。”作为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,观音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备受关注,委员们要求加大该项目推进力度,向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答卷……当优良天数、水质等核心指标稳定达标并持续向好,常委会组成人员却把目光更多投向了“山水答卷”之外的生态治理“细枝末节”。
会议最终形成审议意见,督促县政府设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维护基金,创新监测评估机制;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治理,疏堵结合化解矛盾;深化垃圾分类,探索厨余垃圾处理新路径;科学划定秸秆禁烧限烧区域,提升综合利用率;加快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,筑牢生态安全防线。审议结束后,会议对县政府环保报告进行了现场满意度测评,结果为满意。
当人大监督既守护绿水青山的“生态账”,又聚焦噪声治理、垃圾分类的“民生账”,汉阴正书写着“生态颜值”与“民生质感”双提升的新篇章。这场由人大监督推动的从“攻坚突破”到“长效治理”之变,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,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鲜活实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