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5-19 10:24作者:吴春侠来源: |
今年以来,天气持续干旱少雨,旬阳市石门镇烟苗移栽关键期遭遇旱情“烤”验。石门镇人大闻“旱”而动,组织人大代表化身“抗旱先锋”,以“抢农时、巧输水、强担当”为攻坚方向,扎根田间地头构筑“保苗防线”,用实干守护烟农“金叶财源”。
“烟苗等不得,咱们就得跟日头赛跑!”人大代表、木瓜村支部书记孔祥礼驾驶的拉水卡车穿梭于田埂,水箱阀门处还挂着昨日浇水时溅上的泥点。连日来,他带领“抗旱突击队”每日往返烟田三趟,转运6000余斤清水,为本村缺水源烟农黄万珍开辟“绿色通道”。粗糙的掌心磨出茧子,指节因频繁搬运水管泛着青黑,心中却始终揣着一张“时间表—清晨5点装水、上午10点前完成第一轮浇灌,赶在高温前让烟苗“喝足水”。
烟农黄万珍蹲在自家烟田边,看着蔫苗在细水浸润下挺直腰杆,不禁感慨:“多亏了孔书记,一直在协调车辆送水,这‘及时雨’真是下到了心坎里!”话音未落,远处又传来卡车的“突突”声。代表孔祥礼顶着一头汗茬跳下车,裤腿卷到膝盖,露出被草叶划出道道红痕的小腿。他顾不上擦汗,弯腰检查新铺的管网接口,粗粝的手掌在塑料管壁上敲出闷闷的响:“黄大姐,后山水沟的水这会儿该到了,您盯着点垄间渗水量,要是哪块地水没吃透,赶紧招呼我再补一趟。”
在石门镇的田间地头,人大代表与烟农、技术骨干协同抗旱的场景格外动人。运苗组健步如飞,怀中秧盘里的嫩绿烟苗随步伐轻颤,似跳跃的绿色音符在竹筐里奏响希望乐章;挖坑组挥锄精准落土,2厘米的误差控制间,黄土地上“雕刻”出株株烟苗的生长坐标;技术组蹲守垄间,指尖划过烟苗根部,示范着“垄间浸润法”——浅沟里的水流如春雨润物般缓缓渗入,“慢渗不冲根”的叮嘱,让每滴清水都成为滋养根系的“营养液”。
面对烟田“干渴”困境,石门镇党委政府打出“物资调配组合拳”。据统计,全镇统筹资金购置50台水泵、5万米输水管道、40个储水罐。这些“解渴神器”连夜奔赴各村,水泵在河道水库轰鸣抽水,管网如“毛细血管”延伸至田间,储水罐车穿梭于垄间,让干涸烟地重焕生机,为烟苗移栽打通“生命水脉”。
在这场抗旱保苗攻坚战中,全镇上下凝成一股绳——200余名镇村干部闻“旱”而动,构建起“三级包干”责任网,主要领导分片挂帅督导,像“指挥官”般统筹全局进度;联村领导化身“一线谋士”,逐村入户定制移栽方案;镇村干部及人大代表则成了“田埂管家”,蹲点驻守把工作落细到每一户、每一块田。
“群众的‘钱袋子’在哪,人大代表的‘责任田’就在哪。”石门镇人大主席郑自安表示。此次抗旱行动中,全镇50余名人大代表主动下沉一线,累计走访烟户120余户,协调解决水源调度、技术指导等问题50余个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庄严承诺。
截至目前,全镇2000余亩烤烟移栽接近尾声,新植烟苗在“护航”中茁壮成长。石门镇人大将持续跟踪墒情变化,推动“浸润式灌溉”“错峰浇水”等经验全域推广,让“金叶子”真正成为群众的“增收密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