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-03-13 14:29作者:来源: |
近年来,公立学校禁止补课的执行力越大,校外补课的溢出效应则越强。在补课成为基础教育“刚需”的背景下,以往大量免费的校内补课,就替代为大量高收费的校外补课。只要高招制度不彻底转身、优质教育资源垄断难破,这种“影子教育”就必然成为寄生在中国家长身上的吸血之魔。让家长和孩子身心疲惫,同时“学龄童”家庭也承受了巨大的经济负担。伴随着中小学减负工作推进,我市不少县区的小学特别是低年级放学时间都提前到了三点半左右,随之出现了网络热议的“三点半”难题。接送困难和孩子课外时间较长的问题,又滋生了各类培训托管机构,而校外托管监管又将面临新的问题。目前,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,推行教育优先发展,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,大量培训师资力量。而这部分校内补课资源大量闲置、校外培训机构非正当竞争,不断推高学生补课成本,并产生诸多安全隐患。
建议:
一、建立全市校内公益、半公益补课和国家投入机制,规范校内外补课行为。以政府投入为主,增加补课教师待遇,学生可选择性进行补课和缴纳部分费用。
二、推行“弹性离校”制,学校为学生免费提供延时照顾服务,通过安排组织孩子写作业或参加兴趣班等,来缓解“放学早、下班晚”导致的部分家长接孩子难问题。政府财政部门为“弹性离校”提供经费保障,奖补经费分为补助和奖励两部分。
三、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。尤其是减轻一些教育教学外的迎检等方面的压力,让教师安心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学生教育工作,做一个纯粹的教育工作者。
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
代表:廖蔚娜 宁陕代表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