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3-07-27 16:54作者:杨敏来源:《中国人大》 |
党的二十大报告对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,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”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。安康市人大常委会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,坚持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人大工作的各环节各方面,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局履职尽责、担当作为,努力把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市域治理效能。
“小切口”立法
推动社会“大治理”
坚守人民立场,把人民群众呼声、人大代表建议议案作为立法选题重要依据,使出台的每部地方法规都满载民意、饱含民情、惠及民生。在编制五年立法规划时,召开“小切口”立法座谈会、下沉一线调研,从109件立法建议中,选定文明行为、城市养犬、户外广告、汉调二黄保护传承等8件群众最为关切的立法项目,通过“小切口”立法解决群众关切的公共管理服务中的痛点堵点问题。
每部法规的论证、起草、评估、听证都深入征求吸纳群众建议。在制定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时,通过1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、40名立法咨询专家等征集意见34份87条。在制定汉江流域水质保护条列时,开展大型问卷调查,3.3万群众参与,草案修改60余次。在物业服务管理条例草案二审后,对百万“大移民”农村新型社区等需要探索解决和实践检验的个性问题,分7个不同类型小区和社区开展先行先试。
通过聘请第三方机构,创新开展《安康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》立法后评估工作,检验立法效果,总结立法经验。出台加强立法协作工作的意见,进一步加强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之间、人大与政府之间、市县人大之间全链条、全过程协同,不断提高立法质效。
把“人民”二字
贯穿监督全过程
“民之所盼,我必行之”。始终将人民群众关切作为人大监督的着力点,每年向全社会征集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监督议题。围绕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,连续两年出台人大助力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助力以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保障高水平产业振兴“一号文件”。聚焦“国之大者”,连续四年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,久久为功当好“秦岭生态卫士”。持续关注乡村振兴、基础教育、生态旅游三件大事,注重推动解决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、农村环境治理、平安安康建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
注重市、县、镇三级人大工作协同联动,放大监督效应。跟踪督办审议意见落实情况,听取落实情况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,对重点监督议题开展专题询问,切实增强监督刚性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,改进视察调研、执法检查方式,深入实地、深入群众,以最有效的方式听取民意、反映民声,使监督工作始终为了人民、依靠人民、让人民满意。
代表“家站”
实现民主就在身边
安康市现有各级人大代表1万多名。把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成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。在陕西省率先建成市级代表之家和“智慧人大”综合服务平台,推动全市建成代表“家站”940个,把各级代表混合编组进家站,日常履职全覆盖。
深化拓展“三个联系”,探索开展代表与国家机关负责人“面对面”活动,坚持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制度,让人民的声音直达国家权力机关。主动融入“321”基层治理大格局,组织7500余名代表但任基层治理网格长和网格员,线上联系选民听民声,线下走访群众解民忧,线上线下融合,代表履职全天候、联系群众零距离。大力推行“两说一商”机制,“代表说法说政策、群众说事说心声、大事要事民主协商”。代表小组按照“广泛收集民意、确定议事内容、组织召开会议、跟踪督办落实、接受议事会评议、公开办理结果”程序,开好民主议事会,让民主就在选民群众身边,说得清、看得见、能感受。
代表决的、政府办的
都是百姓盼的
把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现实体现,坚持群众提、代表决、政府办、人大评,以摸得着、可参与的方式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到实处。2022年安康市本级、10个县(市、区)、84个镇票决累计民生实事项目2370个,总投资174.2亿元,安康成为陕西省首个市、县、镇三级全面推行这一制度的市。
在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环节突出反映民意、凝聚民心,构建多样、畅通、有序的民意反馈收集渠道。评估环节突出普惠性、公益性、保障性,使票决民生实事办到广大群众的“心坎上”,寻求最大“公约数”。落实环节综合运用代表集中视察、听取票决项目完成情况报告、开展专题询问、预决算审查、人代会上满意度测评等监督手段和力量,推动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当年形象进度、资金拨付“两个100%”,财政绩效评估、效能监察、审计监督“三个全覆盖”。